根據 BSI《人工智慧信任民調》(Trust in AI Poll),全球有 56% 的民眾表示,若 AI 工具能改善自身或親人的病情,或加速康復,他們願意接受 AI 協助診斷或治療。AI 的導入有助於減輕醫療照護系統的壓力,並開創診斷與治療複雜疾病的新途徑,讓更多人享有更健康、具韌性的生活。
以下是 AI 正在改變醫療照護的七個面向:
1. 疾病預測與預防
AI 的潛力在醫療領域中正逐漸被驗證。根據調查,每兩位受訪者中就有一位期待 AI 能提升診斷準確性或加速康復流程。實際上,AI 已能透過演算法分析資料模式與相關性,協助醫師更快速地預測與診斷疾病。研究顯示,結合深度學習的 AI 模型在乳癌檢測上的準確率甚至超越 11 位病理醫師,展現出 AI 在臨床應用上的突破潛力。
2. 提升藥物研發效率
AI 正在改變藥物研發的進程,具有降低研究成本、避免人為錯誤的潛力。例如,AI 能偵測出顯微鏡下人眼無法察覺的細胞變化,或協助理解化合物、蛋白質、基因與疾病之間的複雜關聯。這項技術也可能讓新藥能更快上市—在疫情期間,輝瑞(Pfizer) 就運用 AI 加速疫苗臨床試驗的數據分析,讓全球看見 AI 在醫學研究與臨床開發中的突破潛力。
3. 改善病患與醫療人員的照護體驗
超過半數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支持使用 AI 工具來協助遠端健康照護管理。目前,病患已能透過應用程式或網站預約掛號並完成報到,從而避免長時間等候。透過自動化預約流程與減少繁複文書作業,AI 驅動的解決方案可協助提升溝通效率並節省時間。例如,美國已有超過 310 萬名病患透過 K Health 平台與醫師或護理人員線上對話。結合即時健康監測功能,病患可透過應用程式隨時檢視自身狀況,若生命徵象出現異常,系統還能即時發出警示通知醫師。
4. 與醫師協作
近 57% 的受訪者 表示,只要有合格的專業人員監督,他們支持在治療中使用 AI 工具。AI 可透過分析病患資料,協助醫師進行臨床決策,不僅能加快診斷流程,也能提升準確度。這項技術有助於在早期辨識潛在風險,讓醫療團隊能及時介入,改善治療結果並提升病患安全。當 AI 的分析能力與專業判斷及人性化關懷結合時,病患能更安心地接受 AI 參與的醫療照護。
5. 加速醫療創新
展望 2050 年,根據 BSI 調查,有 28% 的受訪者認為 AI 的首要任務之一,應是讓醫師能更容易診斷疾病。目前,AI 已廣泛應用於臨床試驗中,用於開發新型醫療工具。從 3D 列印義肢到手術機器人,醫療領域已因 AI 的協助而誕生了數十項創新成果。其中,醫學影像分析是 AI 規模最大的應用之一,包括斷層掃描中的肺結節偵測與乳房影像分析等領域,都持續展現出 AI 在醫療創新上的巨大潛能。
6. 個人化醫療
對醫師與護理人員而言,在人力緊繃的情況下,要提供真正個別化的照護並非總是可行。研究指出,AI 可在這方面發揮輔助作用,例如預測病患對特定藥物的反應,協助醫療團隊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將 AI 應用於個人化醫療,有助於針對不同病況提供更有效的治療。例如,歐洲目前正推動一項計畫,利用既有的基因體與臨床資料,以改善胰臟癌用藥的個人化策略。
7. 減輕醫療照護系統的壓力
AI 雖然無法解決所有問題,但根據調查,77% 的醫療人員表示,若能接受適當訓練,他們願意信任 AI 協助執行部分甚至全部工作,讓自己能將更多時間投入於病患照護。整體而言,醫療產業對 AI 的態度相當正面—57% 的醫療專業人員認為,AI 有助於補足人力需求,協助改善醫療照護系統的運作效率。
展望未來
在這一切的基礎之上,信任是關鍵。有 55% 的受訪者表示,只要能確保病患資料在使用上受到嚴格的倫理保障,他們便支持使用 AI 工具;同時,69% 的受訪者認為,當 AI 被應用於診斷或治療時,病患應被明確告知。若要真正發揮 AI 在醫療照護領域的潛在效益,仍需要進一步建立病患與臨床專業人員的信心。
目前,AI 已在全球多個醫療領域展現出改善醫療成果的實例。合研究人員與醫師的專業知識,以及 AI 的數據分析能力,將為醫療創新開啟更多可能。
本文摘錄自 BSI「塑造社會5.0—AI人工智慧」研究報告,歡迎下載完整白皮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