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篇文章中,BSI 全球人類和社會永續發展主管 Kate Field 探討 AI 如何正向形塑工作的未來,提升生產力並增進員工福祉。
從 AI 到自動化,科技正為更智慧的工作方式開啟可能。當社會正處於數位革命浪潮時,人們難免憂慮就業前景,但同時也有理由保持樂觀。隨著 AI 等新興技術推動而生的角色,不僅具備推動進步的潛能,也能對社會整體帶來正面影響。
數位轉型已在形塑職場
根據 BSI 人工智慧信任民調 (BSI Trust in AI Poll),38% 的人表示,他們的工作已經在使用 AI,而 62% 的人相信,其產業將在 2030 年前採用 AI。在部分領域,AI 已經開始創造改善工作的機會。
例如,在招募流程中,AI 能協助企業發掘人才,並提升候選名單的多元性;同時也能協助建立真正發揮作用的領導團隊。研究顯示,相較於人為選出的董事,多為男性、擁有龐大人脈並兼任多項職務,演算法挑選的候選人通常背景多元、人脈單純,更可能發揮獨立與有效的領導作用。
醫療照護也是 AI 強化人類角色的領域之一。例如,AI 可先行審閱 MRI 掃描結果,協助醫師更快速地判斷患者狀況。AI 也能替知識工作者減輕繁瑣任務,例如從大量資料中擷取資訊。若與機器人技術結合,AI 還能在核能產業執行高風險作業,或於建築工程中完成勞動密集型工作。
新數位時代的新技能
當 AI 接手瑣碎或高風險的任務後,人們便能專注於科技無法取代的價值——批判性思維、同理心與創造力,進而為組織解鎖更多創新。
事實上,根據 BSI 全球調查,55% 的人認為,我們現在就必須開始培養年輕世代,使其能適應由 AI 驅動的職場環境。
客服中心是一個典型案例。過去多屬於高流動率、低薪資的職務,但調查顯示,如今 58% 的人透過自動化聊天機器人與服務提供者互動。英國電信集團 (BT Group) Nicola Millard 博士指出,AI 聊天機器人能處理簡單問題,將更具挑戰性的需求交由人工應對,以提升生產力。
以人為本的優勢
隨著 AI 接手簡單任務,焦點能回到 AI 無法複製的人類特質。研究指出,管理品質對組織成功至關重要。Gallup 的調查發現,管理不善每年為全球造成約 7 兆美元的損失。
更智慧的工作方式,而非更長的時間
AI 在職場逐漸扮演重要角色,不僅能提升生產力,也能透過更好的工作與生活平衡改善人們的生活品質。只要將「人」置於核心,就有機會推動進步,讓工作的未來更具價值。
本文摘錄自 BSI「塑造社會5.0—AI人工智慧」研究報告,歡迎下載完整白皮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