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我們
Search Icon

Suggested region and language based on your location

    Your current region and language

    女子在地鐵站刷智慧型手錶,進行非接觸式支付購買地鐵票。
    • 部落格
      人居環境

    打造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透過科技,致力於提升效率、安全性與便利性。

    全球約有 2,000 座城市已經採用智慧城市技術,透過科技與智慧資產來提升生活品質。

    隨著都市化的速度持續攀升,現在或許正是評估、管理及改善我們城市各方面的最佳時機,以容納並強化社區發展。

    何謂智慧城市?

    根據歐盟執委會的定義,智慧城市運用物聯網 (IoT) 系統及其他技術來提高效率、改善連線性,並提供更優質的市民福祉。

    這些以科技強化的城市設計,不僅更有效率、更安全,也更便利好行。永續發展同樣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驅動力,其基礎設施規劃著重於降低城市碳足跡,並推動再生能源的廣泛應用。

    連結性同樣是關鍵因素之一,透過物聯網(IoT)系統提升交通運輸的效率,並蒐集人們行為模式的相關數據。藉由這些資訊,城市決策者能更精準地規劃與發展基礎設施。

    智慧城市範例

    能被視為智慧城市的地區,通常以市民為核心,並具備數位化、敏捷性、開放性與協作性。

    智慧城市倡議的例子包括:

    • 例如在巴塞隆納,在停車位上嵌入感測器,以便預先管理交通流量並避免擁塞。
    • 瑞典採行高效的垃圾處理方式,每年約 440 萬噸垃圾中,50% 進行回收,另 50% 用於焚化廠進行能源回收。焚化產生的熱能可供應家庭使用,例如在赫爾辛堡,約 40% 的家庭藉由此回收能源取暖。
    • 興建智慧型住宅,例如漢堡就有第一座採用生物反應器外牆的建築物。建築外牆既可提供隔熱及防護,也能培養藻類,進而轉化為大量沼氣能源。

    永續發展與智慧城市

    雖然城市僅佔地球表面積的 3%,卻消耗了全球大部分的能源。有鑑於此,許多城市領導者正積極尋找方法,使都會區更具能源效率,進而加速邁向永續發展世界的進程。

    隨著城市和社區積極採取行動以實現這些永續發展目標,擁有一個整體願景及結合智慧科技和智慧資產的永續發展策略,不僅能造福市民,也能為地球帶來益處。

    如何打造智慧城市

    建構智慧城市的第一步,是先優化現有的基礎設施。都市規劃者最常關注的優先事項通常包括:行動力/交通運輸、減少交通壅塞、促進商業發展以及節能。其他需要考量的議題還包括廢棄物管理、空氣污染、衛生問題及擁擠狀況。

    雖然科技是發展智慧城市的關鍵要素,但若能從市民與組織的基本需求出發,將有助於城市領導者制定清晰的發展藍圖,並透過科技加值,提供具體可行的解決方案,同時量化並持續追蹤改善成效。

    智慧城市的好處

    智慧城市能透過創造新的就業機會、改善健康與福祉、減少交通壅塞並提升社區安全,來改善人們的生活。根據 BSI《城市資料調查報告》的發現,當城市內的各種挑戰獲得解決時,居民能獲得最大的益處。報告也指出,當人們能更容易取得服務與設施,並能參與決策過程時,將帶來正面的影響。

    而受益的不僅僅是建築及交通設施等實體基礎建設的改善。透過蒐集資料,城市領導者得以管理交通流量、改善醫療照護及能源效率。

    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物聯網,這是一個由裝置或車輛等實體物件所構成的網路,這些物件內嵌軟體及其他技術,能彼此連接、收集及分享資訊。未來幾年內,預估全球將有數以十億計的 IoT 裝置投入使用,證明這項技術擁有龐大且多樣化的潛力。

    促進經濟成長

    儘管城市的土地面積不大,但卻是人口稠密且極具價值的區域。因此,智慧城市在促進經濟成長方面能發揮重要作用,因為創新和科技進步能吸引新企業進駐,進而創造新的就業機會,並帶來額外的收入來源。

    雖然智慧城市對經濟的影響在初期可能會被視為高昂成本,但投資報酬率顯示,從長遠來看,服務品質提升、永續發展以及生活品質的改善,帶來的效益遠超過前期支出。

    智慧城市的演進

    BSI 制定了智慧城市標準,旨在建立指導方針,鼓勵基礎設施創新及永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