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組織使人們相信其在保護環境方面所做的比事實上更多,就是所謂的漂綠。飲食業漂綠的情況比比皆是。
對於某些組織而言,漂綠可能是指對其產品「環保」特性所做出的誇大或缺乏根據的宣稱。對於其他組織來說,則可能是標示包裝為「可堆肥」、「生物可降解」或「道德採購」,但卻沒有任何證據加以佐證。另一個例子可能是宣佈減少排放量目標而無具體計畫。
機構可能希望讓產品看起來更能吸引具環保意識的消費者,也可能希望採取行動,但這種在永續認證上缺乏透明度與不誠實的做法,卻帶來訴訟、起訴與消費者反彈。最終,這可能會對氣候變遷造成負面影響,而非世界所需要的正面影響。
該產業的漂綠程度
根據 Changing Markets 針對飲食業漂綠情況所做的大型調查, 在其調查發現的 53 項聲明中,超過 80% 與氣候有關。其中超過一半的企業明確依賴碳抵換,其他則著重在供應鏈中少數特定環節 (如運輸) 降低排放。
為解決產業的漂綠問題,並使透明度成為規範,組織可考慮從源頭減少排放,而非碳抵換。Changing Markets 調查提到 Provamel (一家販售非乳製牛奶與優格的有機植物性公司),其永續發展聲明優於多數企業,足堪表率。
未來展望
作出環境管控聲明的企業可能會面臨更嚴格的審查。英國競爭與市場管理局已對食品標籤展開調查,這就是審查日益嚴格的一個例子。
隨著全球監管機構對漂綠的打擊,擁有證據支持其聲明的組織將能夠保持領先地位、維持消費者信心,並對氣候產生正面影響。
運用三種方法以真正的透明度取代漂綠
為提高透明度並避免漂綠,組織可著重以下幾點。
1.跨團隊合作
當食品安全和品質領導人與行銷和公關團隊密切合作時,就能更容易發現標籤或包裝上的任何聲明,並確保可提供證據加以支持。若無清楚、透明的證據,「環境友善」、「永續發展」或「天然」等含糊不清的用語可能會誤導消費者。
以食品安全的相同程序來證實綠色環保聲明的公司,採取了明智做法。
2.值得信賴的標準
從環境風險管理到減少整個供應鏈的溫室氣體 (GHG) 排放,BSI 提供各種驗證和標準。這些都提供獨立查證和客觀證據,證明聲明準確無誤。
透過與可信賴的第三方合作,組織將可取得科學研究和生命週期評估,提供真正透明化所需的證據和資料。
3.展現細節
在針對 2030 年或 2050 年的環境影響或淨零排放目標制定策略時,組織若能以詳細資訊來展現透明度,說明這些計畫將如何進行—由何人製造產品、在何種條件下生產、採用何種標準—將能夠有效避免漂綠的風險。
每個組織都有責任加速邁向永續發展的世界,並對社會產生正面影響。
有了廉正、協作、正確標準和支持行動的證據,就有機會讓漂綠成為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