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絡我們
Search Icon

Suggested region and language based on your location

    Your current region and language

    口渴的黑人女性在街上喝水
    • 部落格
      永續發展

    減少塑膠垃圾,打造水資源安全的未來

    將減塑目標轉化為實際行動。

    塑膠已成為社會高度依賴的材料,具有實用性、便利性和安全性。無論是藥品包裝、食品包裝或手機殼,隨著社會習慣的改變,對塑膠的需求也隨之成長。2021 年,全球塑膠產量據報自本世紀初以來增加了一倍,幾乎達到每年 4 億公噸

    雖然塑膠在許多情況下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使用量的增加也代表塑膠污染和廢棄物的增加。2015 年,有報告指出,迄今為止約 60% 的塑膠製品已成為廢棄物,而如今塑膠廢料已存在於空氣、土壤、淡水及海洋中。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OECD) 的資料顯示,到 2060 年,塑膠廢料將增加三倍,其中約半數將進入掩埋場,回收率不到五分之一。

    塑膠污染以多種方式影響社會,改變棲息地和自然過程,直接影響數百萬人'的生計、食物來源、社會福祉及身體健康。有些塑膠污染,例如路邊、海灘、河岸、都市河口甚至垃圾掩埋場周圍的垃圾,理論上是可逆轉的。在地方層面,可透過鼓勵個人責任、清潔和改善廢棄物收集基礎設施來清除這些塑膠污染。然而,當塑膠污染長時間留存於環境中,經過風吹日曬等自然作用,會逐漸碎裂成微塑膠與奈米塑膠顆粒,這些顆粒難以被環境輕易清除。全球許多偏遠地區,由於回收或清除作業較為複雜,已經累積大量難以逆轉且受風化影響的塑膠污染,對陸地和海洋的生物多樣性造成重大影響。

    最終,要真正減少塑膠污染,需要社會減少塑膠廢料的產生。這是一項全球性挑戰,因為一地的廢棄物影響不僅限於該地區。

    我們的全球水資源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以我們的全球水資源為例,據統計,每年約有 1,900 萬至 2,300 萬公噸的塑膠廢料進入水生態系統,污染湖泊、河流及海洋;目前塑膠污染約佔所有海洋垃圾的 85%。塑膠會影響水質有證據顯示全球淡水和海洋生態系統都受到大型和微型塑膠的污染地球上只有 1% 至 3% 的水是淡水,且其中僅約 0.5% 為可直接取得的水資源,塑膠污染只會加劇全球水資源短缺的挑戰。

    政府、組織和個人有機會通力合作,共同對抗塑膠污染、保護環境和水資源。全球性倡議如地球日正積極推動減少塑膠生產,目標在 2040 年前將所有塑膠產量降低 60%。然而,塑膠深植於我們生活與工作中的各個層面,我們該如何鼓勵社會轉型以促進正向改變?

    為了減少塑膠的使用,進而減少塑膠廢料,以創造水資源安全的未來,以下是組織可以採取的一些步驟:

    參與自願性倡議

    為了先瞭解可用的解決方案,組織可以加入自願性倡議。這些倡議可以幫助組織就減少塑膠污染做出承諾,並與非營利組織 (NGO)、政府和其他組織合作,加快進度。像英國歐洲印度塑膠協議、無塑膠社區 (Plastic Free Communities)塑膠銀行 (Plastic Bank)全球塑膠條約 (Global Plastics Treaty) 以及由 BSI 即將推出的清潔掃除行動 (Operation Clean Sweep, OCS) 驗證,這些都是提供工具和指導,以應對塑膠污染,並促進組織間分享知識、推動改變的倡議範例。

    塑膠足跡 (Plastic Footprinting)

    塑膠足跡網路 (Plastic Footprint Network) 這類倡議,提供科學指導與方法論,協助組織了解其塑膠足跡。類似碳足跡的測量方式,透過評估產品、服務和營運中使用的塑膠對環境的影響,組織可以找出需要改善的地方,採取有意義的減量步驟,並制定實際可信的目標。

    凝聚同仁共識

    加速邁向永續發展的世界需要各組織的投入。內部文化與參與是實現組織永續發展目標的關鍵。組織可以透過教育講座、地方清潔活動,以及提供必要的基礎設施和資源,讓同仁減少塑膠使用量,進而建立減塑文化。例如,提供過濾自來水、重複使用的餐具,或改善場地的廢棄物管理設施,都是具體可行的措施。賦予同仁參與議題的能力,讓他們瞭解如何產生正面影響,然後協助他們改變行為,是推動正面改變的基本步驟。

    擁抱循環經濟心態

    循環經濟是一種經濟模式,旨在透過考量產品生命週期的每個階段,將資源投入、廢棄物和排放物的產生降至最低。透過實施循環經濟原則,設計可重複使用與再利用的產品,組織及其員工能更有效地降低塑膠及其他材料的消耗。除了產品設計之外,組織也可以將循環性納入商業策略,例如 5 R':拒絕產生廢棄物 (Refuse);減少使用產生廢棄物的產品 (Reduce);重複使用 (Reuse) ;再利用 (Repurpose);以及最終回收 (Recycle)。

    供應鏈參與

    永續發展採購實務可協助確保組織的供應鏈對環境負責且符合社會道德。透過與供應鏈積極聯繫,組織可以促進合作關係,達成包括塑膠議題在內的永續發展目標。這包括找出改善的機會、分享最佳實務、建立共同的永續發展目標和一致的報告方法。

    為推動塑膠消費的正向變革,並減輕塑膠廢棄物對社會及環境的影響,組織及其成員有機會在內部與外部營運中採取行動。永續發展的未來是沒有陸地和水資源塑膠污染的未來。這'不是要完全消除塑膠,'而是利用現有工具,有效管理塑膠的使用。現在正是社會各界攜手合作,共同達成這目標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