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探討直屬主管在提升員工留任率與促進身心健康方面所扮演的關鍵角色。

在多數成功的組織經營模式中,「人員管理」始終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然而,部分組織在晉升主管時,仍傾向以技術或業務成果為主要依據,卻忽略了領導者在人際互動、情緒智慧與同理心方面所需具備的能力。
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組織意識到這樣的限制,並開始導入更具現代觀念的管理模式—由具備人本思維的專責人員主管(People Managers),主動營造支持性與包容性的工作環境,讓團隊能在心理安全下發揮最佳表現。
這並不表示直屬主管需要成為心理專業人士,而是強調主管若具備良好的情緒覺察與同理心,將成為團隊中珍貴的正向力量。因為領導者的言行,往往對員工的心理健康有著深刻的影響。
以身作則,實踐理想的工作與生活平衡
在推動組織文化轉型的過程中,領導者的言行至關重要。若能把「員工優先」落實為日常決策的核心,而非僅止於口號,便能為團隊樹立強而有力的典範。
倡導工作與生活平衡,應從實際行動做起。例如:合理規劃工作量、避免延長工時、尊重休假權益,不要求員工在週末或假期間工作等,都是展現對員工福祉重視的具體作法。
若企業希望創造實質的正向影響,應致力打造一個具備合作精神、良好溝通能力與情緒智慧的領導團隊,並推動多元、共融與倫理為本的職場文化,讓尊重與平等真正融入日常管理。
此外,企業亦可透過提供終身學習資源與職涯發展支持,提升員工的就業韌性;透過公平的表揚與獎勵制度,強化動機;並主動預防身心健康風險,共同營造一個穩定、具支持性的工作環境,促進組織的永續發展。
給直屬主管的實用建議
Claremont 研究大學經濟、心理與管理學教授,同時也是神經科學專家 Paul J. Zak,長期致力於研究人際連結與高效團隊的神經機制。他建議管理者應「即時且公開地肯定卓越表現」,這樣不僅能激勵當事人,也能帶動團隊正向模仿效應。此外,設定具挑戰性但可達成的目標,有助於員工聚焦努力方向,提升成就感與動機。
他也指出,授權與賦能能夠培養信任,進而激發創造力。當員工擁有一定的自主空間,他們在面對問題與提出創新解方時,會展現出更高的主動性與參與感。
另一方面,主管若能定期且透明地溝通組織目標、策略方向與營運狀況,將有助於減少不確定性所帶來的焦慮與壓力。
最後,Zak 教授也提醒,主管不必時時展現權威或堅強的一面。相反地,適度展現脆弱,反而能喚起人們本能的合作與互助意願,進一步強化團隊信任與凝聚力。
推動職場福祉倡議
職場福祉計畫的設計應因應組織的性質、規模與員工需求而有所差異,沒有單一標準化做法。然而,以下為多數企業常見且具成效的推動措施,可作為參考:
- 舉辦健康飲食、運動推廣等活動,提升員工整體體能與活力。
- 安排壓力管理與情緒調適等訓練課程,協助強化員工的心理韌性。
- 培訓心理健康守門員(Mental Health First-Aiders),協助組織內部建立第一線支持系統。
- 成立多元與共融委員會,促進不同背景員工的參與與表達。
- 提供員工協助方案(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 EAP),針對睡眠、財務、人際關係等生活議題提供專業諮詢與協助。
- 鼓勵志工服務與社區參與活動,增進員工使命感,提升組織對社會的正向影響。
- 建置學習平台與教練制度,強化員工就業韌性。
建立長期職場福祉計畫的好處
導入職場福祉措施,能為組織帶來多方面的正面效益。當企業將員工福祉視為優先事項,將更有機會打造兼具幸福感與生產力的工作環境。
這些措施不僅有助於提升員工士氣、工作動能與整體滿意度,當員工感受到被尊重與支持,投入感與留任意願也會隨之提高。
此外,維持良好健康狀態的員工,往往展現出更佳的工作表現與穩定性,請病假天數也相對減少,有助於提升整體營運效率。
職場福祉活動亦有助於強化團隊間的信任與歸屬感,進一步強化組織文化,並形成支持創新與永續發展的正向循環。
短期福祉方案的限制
儘管以身體健康為主的福祉方案如減重計畫、減少缺勤等,確實能帶來短期成效,但若僅倚賴這類方案,例如冥想應用程式(mindfulness apps)或心理健康守門員(Mental Health First-Aiders),往往無法真正解決與工作相關的心理健康挑戰,如焦慮、壓力與職業倦怠。
這類做法多半反映出一種錯誤觀念:將心理健康視為個人責任,而非組織層面的議題。然而,造成心理負荷的關鍵因素往往來自工作環境中的心理社會風險,如職位不穩定、工作量過重、職涯發展受限等,皆是需要系統性因應的結構性問題。
因此,若企業希望長遠改善員工的心理健康狀況,應採取預防導向的管理策略,將心理健康納入整體風險管理架構中,落實對全體員工福祉的承諾,進一步營造一個具包容性、支持性與韌性的組織文化。
如何在組織中推動心理健康
您無需成為心理學專家,也不必聘請心理領域學者,就能在組織中推動心理健康與安全。事實上,企業可從協助員工提升相關知識與技能開始,逐步建構有系統的支持機制。
BSI發展的「以人為本模型Prioritizing People Model©」,是一套針對職場福祉的最佳實務架構,旨在協助組織全面理解如何回應員工對健康、安全與工作的期望與需求。
唯有打造安全、健康、有尊嚴且符合法規要求的工作環境,並培養參與度高、承諾強與具生產力的員工,企業才能形塑信任文化,進一步釋放創新潛力,並強化組織的韌性與適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