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業的現代生存發展指南–Part 1

 

企業得以長期繁榮發展並不容易也越來越罕見,在食品業更是如此。因為組織要保持成功,就必須持續確保跟上產業潮流,並預測到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和期待。此外隨著24小時新聞台的娛樂化競爭,透過社群網路連結的消費者益發敏銳並容易取得更多資訊。敏銳的食品企業會發現供應鏈透明度與可追溯性的重要性,這不僅能支持產品主張,還傳達了社會責任、環境永續倡議和健全的道德作為,能讓企業取得成功。現今食品產業正面臨眾多挑戰,而「健康」、有機、便利食品、抗糖運動的興起,以及消費者對抗生素、基因改造作物的擔憂,甚至產業人才與技術短缺都還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為了確保長期成功,食品企業必須變得更有「韌性」,但這在實務上的意義為何?

許多管理論文指出食品公司為何、且應如何擁抱韌性,以遠離越來越多的業務威脅。然而,「組織韌性」是一種更全面的觀點,將其視為組織的價值驅動力,能讓組織得以長期取得優異績效。

我們發布的 BS 65000 標準將組織韌性定義為「能夠預測、準備、應對、適應環境的持續變化,以及突發性的營運中斷,讓組織能繼續生存和繁榮發展的能力」。其中,「組織」與「繁榮發展」十分重要。組織韌性的意義超越存續,是一種關乎企業健康與成功的全面觀點。有韌性的組織是達爾文式的,它能適應不斷改變的環境,以持續達成目標。

BSI 認為組織韌性是所有食品公司的戰略要務,不論公司規模大小。

 

策略促成器

 

雖然風險管理一定是組織韌性的要素,但企業改善應具備同等重要性。因此,組織韌性並非一種防禦策略,而是一種積極、前瞻的「策略促成器」(strategic enabler),讓食品企業領導者能自信地面對量測到的風險。有韌性的穩健組織懂得靈活應變與先發制人——瞭解、預測、創造與利用新的商機,進而能挺過時間的考驗。

藉由證明組織具備韌性,例如通過驗證和符合知名標準,食品企業領導人還能展現自己是一家可靠、值得信賴以及其他人會想要和它做生意的公司。所以,組織韌性可帶來令人稱羨的品牌價值以及無價的商譽好處。

 

掌控改變

 

掌控組織韌性需要具備卓越的企業改善習慣,將競爭力與能力融入整個食品業務並延伸至供應鏈,包括從產品與服務到人員與流程,從願景與價值觀到文化及行為。

組織韌性需要全公司的致力投入,主要存在於組織的價值觀、行為、文化與精神,由組織領導者驅動這些「軟實力」因素。然而,為了取得卓越成果,組織韌性需要透過清楚明確的溝通以及所有員工的投入,實現由上到下的領導與由下到上的參與。

 

從經驗中學習

 

作家暨哲學家赫胥黎(Aldous Huxley)觀察到:「經驗不是一個人的遭遇,而是他如何面對自己的遭遇。」同樣的,韌性不是一個組織的遭遇,而是該組織如何面對自己的遭遇。

從「農場到餐桌」最有韌性的食品企業渴望從自己和他人的經驗中學習,以最大程度地減少問題並抓住機會。舉例來說,當這些企業尋求投資新領域、引入創新產品,以及處理或打入陌生的新市場時,同行之前的聯繫與知識分享極為重要。

 

Howard Kerr, Chief Executive, BSI

BSI 執行長 Howard Ke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