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組織內部的分工越來越細,部門之間的連結與溝通越來越少時,有毒職場的行為也會容易隨之增加。

Xavier Alcaraz
BSI 健康、安全與職場福祉專家
近年來,越來越多企業高階主管開始關注遠距與虛擬工作模式對組織運作的影響,擔心長期下來會導致創新能力停滯,並降低內部合作與專案推進的機會。當部門之間的溝通愈加疏離,職場中有毒文化也更容易悄然滋長。
麻省理工史隆管理學院(MIT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的一項研究指出,「有毒職場文化」是員工選擇離職的首要原因,其影響力超過薪資因素的十倍以上。即便當前的勞動市場逐漸回穩,員工也不再願意忍受不道德、不友善或違背個人價值觀的工作環境。
令人遺憾的是,有毒職場文化往往隱而不顯,特別當問題根源來自管理階層時,更容易被忽視,並有可能以多種形式呈現,例如:騷擾、霸凌或不道德行為等。此外,混合或遠距辦公的員工也可能透過電子郵件、視訊會議(或被排除於會議之外)、電話或通訊軟體遭受職場騷擾。常見的有毒職場特徵如下:
- 員工價值遭到貶低
- 提供低於市場水準的薪酬(部分情況)
- 忽略或缺乏對卓越表現的認可與獎勵
- 重視客戶勝於員工
- 缺乏教育訓練與職涯發展機會
- 否定員工表達意見的權利
- 以情緒操控與不實指控影響員工認知(即煤氣燈效應)
- 不尊重個人界線
- 模糊工作與生活界線,導致工作與生活失衡
那麼,組織領導者該如何及早察覺並避免有毒文化的滋長,進而以人為本、促進職場發展與合作,營造正向且有助身心健康的職場環境?
有毒職場文化的常見警訊與徵兆
以下幾項指標可用來判斷組織是否存在或正逐步陷入有毒文化:
- 團隊互動冷漠、缺乏友善態度
- 請假次數增加
- 員工參與度降低
- 員工流動率高
- 工作品質下滑、交付時程延遲
- 合作意願降低
- 衝突頻繁、不願配合,甚至出現霸凌事件
- 錯誤與事故發生頻率上升
- 幾乎沒有成長或升遷機會
- 文化變革
組織必須清楚了解自身的文化目標、行為準則與相關政策,且需由高層領導落實推動。高階主管與各層管理者應與團隊保持定期且開放的溝通,以在組織內部建立正向的態度與行為模式。領導者也應明確界定不可接受的行為,以及未遵守標準時的責任歸屬,同時建立清楚的通報與調查機制,以處理違反公司政策的事件。
員工參與和溝通
持續蒐集員工對工作滿意度的具體回饋,以及他們認為最有助益的職場措施,是打造良好職場文化的關鍵。許多出於善意的員工福利或獎勵方案,若未事先與員工溝通,往往難以達到預期效果。此外,員工參與必須是雙向的溝通過程,即領導階層定期分享組織現況,並主動回應職場中反映出的問題與需求,都是對員工高度重視的行動。
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現今員工愈來愈重視企業文化與身心健康關懷措施,並將其視為評估是否轉職的重要考量。其中,「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已成為多數人才對職場的核心期待之一。隨著居家與工作空間的界線日漸模糊,領導階層必須主動設立清晰且合理的工作界限,以避免過度的工作壓力與情緒負荷。美國公共衛生署署長發布的《職場心理健康與福祉報告》也強調,工作生活的和諧、被肯定的感受與職涯成長機會,是促進職場心理健康的三大核心要素。報告亦探討了其他相關面向,可供企業領導者作為推動改善與制定策略的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