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準不只是規範,而是行動語言
在全球經濟快速變動、數位技術日新月異的情況下,企業組織與工作者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從 ESG、資安治理到碳盤查與供應鏈韌性,幾乎每一項議題都涉及跨領域、跨部門的合作與決策。此時,學習標準,不再只是為了符合規範,而是打造組織韌性與個人競爭力的關鍵手段。
「標準的價值,在於它能在不確定中提供一致的邏輯與解方。」BSI 總裁策略顧問蒲樹盛指出,「特別是在變局之中,標準不只是對過去的總結,更是一種協作與行動的語言。」因此,BSI 除了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更將焦點放在「如何讓標準被理解、被學會,並有效應用於實務中」。這樣的策略升級,促成一系列與時俱進的教學設計與數位課程創新。
學習動機的轉變,擴大標準影響力
BSI 東北亞區訓練長洪詩嵐表示:「我們觀察到一個顯著趨勢,就是學習標準的人變得更多元,也更主動了。」過去報名標準課程的學員,主要是來自品保、稽核、法遵等部門,為了導入管理系統而參加訓練;但如今,越來越多學員來自人資、公關、永續、採購等部門,甚至還有正在規劃轉職的個人學習者。他們學標準,不只是為了應付制度要求,更是主動希望補足跨域知識,擴展職涯發展的可能性。
這樣的改變,背後也反映出學習動機的轉變。對企業而言,推動員工學習標準,不只是「取得一張證書」,而是希望真正能運用於改善流程、提升內部效率,甚至作為跨部門合作的協作工具;而對個人來說,標準學習正成為職涯規劃中的關鍵資源,有助於培養系統性思維與風險辨識能力,提升跨領域競爭力。
為不同背景打造彈性的學習方式
在這樣的趨勢下,BSI 對於學習方式的設計也進行全面革新。除了延續過去以實體課程為主的教學模式,也同步發展出更彈性、多元的線上學習形式,如線上直播與線上隨選課程(On-demand eLearning,後簡稱 OD),讓不同地區、不同職能背景的學員都能依照自身需求與步調彈性學習。
「教育訓練不能只在沙子上蓋房子,要先有打底,才談得上擴展。」洪詩嵐引用英國總部的觀點說。正因為如此,BSI 在設計 OD 課程時,特別重視「從基礎開始」的概念,協助剛接觸標準的新手,建立起對核心原則的清楚理解。

圖說1:BSI 線上隨選課程實際畫面,介紹「ISO 14064-1:2018 生命週期評估範圍 – 隱含碳」
從線上打底,到實體強化實務應用
目前 BSI 的線上隨選課程 (OD) 涵蓋 11 大管理主題,包括碳管理、AI管理、資安管理、永續發展與能源管理等熱門議題。更重要的是,這些線上隨選課程 (OD) 課程與 BSI 的實體課程之間是可銜接的。學員可在完成線上基礎課程後,再參加具豐富稽核經驗的專業講師授課的實體課程,透過個案討論、演練、工作坊型式,幫助學員們真正進入企業經營實務的情境。這種「基礎打底+實務應用」的雙軌設計,讓標準知識不只停留在認知層面,而能真正轉化為工作現場的實踐力。


圖說 2:BSI 線上隨選課程涵蓋國際標準與產業趨勢的主題,滿足多元訓練目標。
回應企業的人才與組織韌性需求
回顧這波學習變革,可以發現:標準,正逐漸從過去少數部門的專業工具,擴展成為組織溝通與行動的共通語言。從個人到企業,從線上學習到實體課程,教育訓練正是將這種語言傳遞給世界的橋樑。BSI 所做的不只是教授知識,更是對未來人才樣貌與組織韌性的系統性回應。
下期文章將探討:BSI 如何從企業轉型痛點出發,設計出一套以標準為本、可實踐、可驗證的人才認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