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17 年以來,組織韌性指標首次顯示,企業領導者對組織韌性的信心出現動搖。
- 技術變革以及政府和法規的變化導致適應能力對維持組織生存力具有最大的影響。
- 在政治和經濟動蕩的一年中,報告顯示,企業領導者正在努力適應新技術。
- 地平線掃描被認為是表現最差的因素,企業似乎無法預測未來的市場變化。
第三年度的組織韌性報告的關鍵結果
- 由於市場動盪,企業適應變化的能力首次下降 – 資深領導人對組織韌性的信心下降了 3 個百分點,降至 75%。
- 技術變革既是企業適應的最大良機,也是最嚴峻的威脅 – 創新、地平線掃描和適應能力的預期影響與實際績效之間的差距正在擴大。
- 組織需要強而有力的領導者,才能讓策略適應不斷變化的狀況 – 相較創新與政治敏銳度,領導者如今認為在員工敬業力、明確方向和經營績效等技能更為關鍵。
- 企業對永續發展的態度必須轉變為留住人才 – 對員工流動率的擔憂比去年同期增長了超過 5%,而員工敬業力是排名最低的績效因素之一。
- 道德當責制鼓勵組織將重點放在供應商治理 – 澳洲、印度和英國透過共通的標準制定法規並作出承諾,令這些國家在供應鏈方面的表現領先於他國。

隨著第三年度(2019)組織韌性指標報告的發布,及先前發布的 2017 及 2018 的版本,可以看出組織當前所面對的變化和趨勢指標。報告中涵蓋了組織韌性的 16 項要素,包括高階管理者對以下問題的反饋:
- 組織在 16 項指要素的績效表現狀況
- 這 16 項指標對未來業務成功的重要性認知
- 不同產業、地理位置、規模和經營時間長短的看法
- 確立趨勢及未來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