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專訪 | 碳中和是邁向淨零排放的第一步-訪BSI亞太區董事總經理林勁

近日,《商業週刊/中文版》記者就ESG在亞洲的發展和麵臨的挑戰等,對BSI亞太區董事總經理林勁進行了專訪。作為佔據BSI全球永續業務量1/3的重要市場,亞太地區對BSI尤為重要。 BSI推出了許多解決方案,支援客戶減碳,保護自然資源、提高能源效率、提升ESG水平,為企業和社會實現永續發展貢獻力量。 BSI亞太區董事總經理林勁認為,永續領域在亞太地區發展迅猛,也非常活躍,下一步將有龐大的發展空間。

Q1: 2023年您從事的工作中,與ESG相關的事有哪些?您從中發現了哪些新的現象? 2024年的趨勢又是什麼?

林勁:非常榮幸能分享BSI在ESG領域所做的事情。在BSI,我們的宗旨是「激發信任,建造一個更具韌性的世界」。為此,我們支持積極變革,並加快推動世界的永續發展。

2023年是令人興奮的一年,全世界在永續發展領域發生了許多大事,BSI投入其中並貢獻自身的力量,尤其在全球氣候治理、水資源管理、環境管理、適應氣候變遷等領域發揮了關鍵作用。

以全球氣候治理為例,ISO 14068-1於2023年11月30日正式發布,此標準是目前唯一國際碳中和標準,將替代運行了13年的PAS 2060標準(PAS 2060為BSI於2009年主導),BSI在新標準的製定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新的碳中和標準強調了必須優先減排,其次才是碳抵消。

近年來,市場上交易的碳信用的品質受到了各方質疑,尤其是在額外性、永久性、重複計算等方面。備受矚目的誠信自願減排市場委員會(Integrity Council for the Voluntary Carbon Market, ICVCM)8月份發布了核心碳原則(CCPs)及評估框架(Assessment Framework),是對目前的自願性碳減排市場(VCM )一個強有力的補充和糾正。作為一個在標準方面擁有百年經驗的組織,BSI承擔了ICVCM技術秘書處的工作。
另外,BSI也推出了「淨零排放路徑」(Net Zero Pathway)的解決方案,為企業實現淨零排放提供強大的支援和堅實的保障。此解決方案分為7個步驟:從計算組織碳排放開始,到企業制定減排目標,實施減排計劃,一直到BSI給與獨立審核與認證,BSI的「淨零排放路徑」緊扣ISO的IWA42《淨零排放指南》,操作性強,可信度高。

Q2: 碳中和與淨零排放這兩個概念有何不同?

林勁:碳中和與淨零排放之間的差異主要體現在自主減排和碳抵消的使用上。

根據PAS 2060,企業可以在第一年透過購買碳抵銷的方式來實現碳中和,極端情況就是企業什麼減排措施都不做,完全依賴碳抵銷。而淨零排放的要求則嚴格得多——根據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對淨零排放的要求,不允許企業使用任何碳抵消,其需要完全依靠自主減排以及邊界內的GHG(溫室氣體)清除以實現碳中和。目前很多機構實現所謂碳中和過度依賴碳抵消,本身並沒有採取太多減排措施。

因此,雖然許多機構的最終目標都是實現“淨零”,但我們一定要清楚——碳中和只是實現“淨零”的一個步驟,這也是為什麼新出版的ISO 14068-1標準的全名是:《氣候變遷管理,向淨零轉型,第一部分:碳中和》,可見碳中和是邁向淨零排放的第一步。

所以,BSI在2023年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為制定一系列最新標準發揮了重要作用,並適時推出我們的應用解決方案,幫助企業一步步走向淨零排放。

Q3: 近幾年,ESG在亞洲面臨怎樣的挑戰?

林勁:首先,亞洲各國在ESG報告和評估方面缺乏一致的標準和指南。這導致企業ESG資訊的可比性和透明度不足,投資者難以進行有效的ESG評估和比較。當然,隨著ISSB(國際永續準則理事會)標準的發布,以及GRI標準的進一步推廣,情況有所改善。

第二,亞洲的ESG數據品質和可取得性仍存在挑戰。一些企業缺乏完整且精確的ESG數據,投資人難以獲得可靠的ESG資訊來支持投資決策。

第三,投資者的教育和認識不足。有些投資人仍然缺乏對ESG投資的認識,導致他們在投資決策中忽略ESG因素。

第四,監管和執行仍有挑戰。儘管一些亞洲國家推出了相關的ESG法規和政策,但一些企業可能沒有充分遵守ESG要求,一些國家的監管機構有時缺乏足夠的資源和能力來監督和執行。

 

Q4: 下一步,ESG在亞洲的發展空間如何?
林勁:未來,ESG在亞洲的發展空間非常廣闊。首先,投資者需求增加。隨著投資者對永續發展和社會責任的關注不斷增加,ESG投資將成為主流投資策略之一。這將為亞洲的企業和資本市場提供更多的ESG投資機會。其次,亞洲各國和地區的政府將繼續推出相關法規和政策,推動企業關注ESG,並提高ESG整合和報告的透明度和品質。政府的支持和監管將為亞洲ESG發展提供更強推動力。同時,技術創新將為ESG評估和報告提供更多工具和方法,提高ESG數據的品質和可近性。再次,企業價值和競爭力將獲得提升。關注ESG將有助於企業提升其價值和競爭力。透過整合ESG因素,企業可以更好地管理風險、提高營運效率、增強品牌形象,並吸引更多的投資和合作夥伴。最後,社會和環境問題的迫切性,如氣候變遷、空氣和水污染、勞工權益等,將推動企業和投資者更加關注ESG,並採取積極行動解決這些問題。

Q5: 在亞太的國家和地區之間,ESG發展呈現出怎樣的差異?

林勁:我大概把亞太地區ESG的發展分成三個梯隊。

第一梯次分別是日本、中國台灣、新加坡、中國香港

這些地方的監管部門很早就立法,或是製定規則,或是給予指引,基本要求企業強制揭露。

第二梯隊是中國大陸、韓國

也包括東南亞一些國家,基本上是政府引導和鼓勵,但以企業自願為主。

第三梯隊是越南、泰國、澳洲等國家

ESG才剛起步,人們知道ESG概念,但在執行層面還沒有太多要求。

從國家和地區層面來看,ESG在中國獲得了快速發展。中國是亞洲最大的經濟體,也是ESG重要推動者之一。中國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法規和政策,鼓勵企業關注ESG,並推動ESG整合和報告。在製度設計方面,中國推出了一系列法規和政策,鼓勵企業關注ESG,並推動ESG整合和發布報告。 2022年,國資委專門成立了社會責任局,推動國營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實踐ESG理念。證券管理部門也推出若干指導意見、指引,鼓勵上市公司揭露ESG訊息,如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上市公司環境資訊揭露管理辦法》,要求上市公司揭露環境資訊。中國的資產管理公司和證券交易所也推出了一些ESG投資產品和指數。

再看其他國家和地區。日本是亞洲ESG發展的領導者之一。日本企業和投資者在ESG整合和報告方面取得顯著進展。日本政府也推出了一系列法規和政策,鼓勵企業關注ESG,並推動ESG投資的發展。例如,日本金融廳推出了ESG投資指南,鼓勵金融機構將ESG因素納入投資決策。 2022年,日本100%的頭部企業都進行了ESG揭露。在馬來西亞,這個比例為99%,新加坡為100%,韓國是99%,中國台灣是94%,泰國是97%。

另外,韓國在ESG發展方面也快速崛起。韓國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法規和政策,推動企業關注ESG,並要求上市公司揭露ESG資訊。韓國的資產管理公司和證券交易所也推出了一些ESG投資產品和指數。如韓國證券交易所推出KOSPI 200 ESG指數。

總的來說,中國ESG發展與已開發國家和地區相比,還有一定提升空間。